产品介绍
英语文化中有一句俗语,“房间里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思是说,房里明明挤进一头大象,大家都看见了,可是人人都沉默,好像它不存在。
因为习惯了一些不正常的事情,习惯了“尴尬中的沉默”,即使觉得难受,也很少去 一些好的改变。
经营范围:网络新闻媒体发稿、新闻套餐发布、论坛营销、微营销、新闻稿代写、视频点击回复推荐Q: 1827758066 2014483163 V信:18908642802
今日头条大号发布、报纸刊登、微博话题榜、新闻首页推荐、APP端推荐效果操作!
近段时间,我看到两个特别尴尬的统计数据:
一是新浪财经引用一则研究发现:中国约有1/6的上市公司,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专业说法是“盈利水平未能覆盖融资成本”。
二是《华尔街日报》发文直指:大概有10%的美国公司,营业利润不足以负担营销费用,即庞大的广告费开支超过每年实际赚到的钱。
就一则数据看来,目前欧洲、美国也有大量上市公司营业利润捉襟见肘,甚至付不起银行利息。韩国上市公司更加严重,新数据韩国接近30%的上市公司已经被贷款利息压得不堪重负。这种情况一般被视作“鸡肋股”,诸如公募基金、资管公司这类专业机构,几乎不会将它们放进备选的股票池,所以这些股票没有机构资金光顾,往往交易量特别的清淡。
我想 说说第二则数据,为什么很多美国公司会被广告费弄得特别难受?
宏观看来,美国广告市场的总体容量大概占到了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4%,中国这一数据不到2%。
举例来说,Google在线广告的收费方式被视作“近50年来广告界的大革命”。
如果你上了美国Google的网站,在搜索栏位打上汽车保险公司Geico(大股东是“股神”巴菲特),Google的搜索引擎一面找寻与Geico有关的资讯,一面搜索与Google签订广告合约的其他汽车保险公司。当搜索结果出来时,页面左边将显示Geico的资讯,右边则是其他保险公司的建议链接。每当你点选任何一个建议的链接,Google就赚进 美元的广告收入。
我曾接触过几位美国快消品牌的城市经理,其中有人一年完成1000万美元的销售业绩,支付给Google的广告费就超过200万美元,更关键是,他并不只是在Google上打广告,而且广告一停,销量很快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