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
当前农村学校的劳动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体力劳动和机械劳动上,势必使农村学生把劳动看得很糟糕,产生排斥心理。今后,创造性劳动将逐步取代重复性劳动,劳动教育应突破传统认识,整合教育资源,注重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由生产劳动向创造劳动转变是时代的必然趋势。
有效地开展农村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地要求增加一门劳动课程,或要求学生做一些形式上的劳动活动,而应该采取创新的劳动教育方法,使劳动教育取得实际效果。要实现这一转变,首先要明确农村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劳动教育,农村学校如何突破时空限制,更好地与家庭、社会合力,开展深层次的劳动教育。
特别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劳动教育问题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和劳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通过与乡村校长的访谈,我们发现,乡村校长虽然深刻地认识到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土地资源、经费保障、安全问题等因素,加之家长和学生普遍担心劳动教育会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实施劳动教育的难度很大。
还有一些校长认为,比起劳动技能的缺乏,更令人忧心的是,由于隔代养育,农村学生很容易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以及产生不懂孝敬父母的价值观错位问题。
实际上,农村学校难以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既有上述家庭方面的原因,也受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一些校长对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创造性劳动教育能力的缺乏,也是其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改变观念,补短板才是关键
一、隔代教养妨碍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开展。城市化过程中,隔代养育导致父母家庭教育失调,外出打工的父母不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父母因内疚而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消费的错误看法,容易导致儿童不知道钱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家长的缺位,长辈的纵容,长期这样,农村孩子就会缺乏劳动意识。
二、传统的劳动观阻碍劳动教育的实施;这种二元对立的劳动观认为,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重要,长期受其影响,使一些儿童认为,体力劳动不是一件光荣的事,这就使他们认为,体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重要。一些学校以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这种错误的做法也加剧了人们的认识误区。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异化成为“惩罚教育”,使学生的抵触心理进一步加剧。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劳动教育看似美丽,实则难以落地。
此外,一些农村学校的应试观念根深蒂固,在课程设置上以应试为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和分数,只注重知识灌输。身在应试教育的枷锁下,面临着考试的压力,导致学生成绩低下,所有与考试无关的课程都进入了选修甚至不选修的状态,劳动教育也陷入了“可有可无”的境地。
体会到了实际操作的乐趣
过去我们在探讨农村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时,常常强调劳动道德,劳动认识。实际上,仅从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出发,在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中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学生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应该从实际出发,感受劳动的乐趣,从日常生活出发,进行体验式的劳动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还是家庭日常劳动或社会服务工作,都应该在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实施上,培养劳作成人,形成教育的价值意蕴,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资源条件,走一条综合实践的道路。
总而言之,有劳动就有真正的教育,校长们要摒弃等要主义,从细微处着手,引导和激励农村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生产的事学着做,公益的事争做,创新的事试做,美育的事乐在其中,最终让农村学生的教育观劳动更好。也要协调好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劳动教育在家庭中启蒙,在学校中强化,在社会中泛化,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的有机结合和共生融合。
在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本身是人的发展的需要,在农村劳动教育目的层面上,应回归到“以劳促智、以劳树德、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层面,使五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人的发展。
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咨询乐可岛!13592422229冯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