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国许多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由于场所有限,教师能力不足,课程开发不足,家长支持不足,心力不足。在这里,如何解读?劳动教育是如何引导势利的?实际上,开展劳动教育离不开条件支持、评价驱动,但需要教育者的内在自觉。不要停留在课堂上讲劳动,而要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劳动教育,当然需要有相应的场所、设施、教师等支持,但这不应该成为某些地区或学校拖延不采取行动的理由。目前,我们所说的劳动教育不再局限于生产动,还包括生活劳动和服务劳动。其中,日常生活劳动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对场所、设备、教师等没有特别的要求,服务行业的范围非常广泛,不需要特别创造任何条件,需要及时发现和把握服务社会的机会。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劳动教育,逐渐普及到生产劳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生产劳动是可能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经历创造物质财富的必要过程,还要体验生产劳动在人类文明中的基础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中要学会自立自强,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更多地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增强责任感。对于正常执行的劳动教育来说,比场所、设备、教师更重要的是劳动教育的评价,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有明确的要求。教育部门颁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辅导大纲》(试行)将劳动教育评定划分为三个层面。
一、平时的表现评价,也就是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实际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复盖各种劳动教育活动;
二、学段综合评价,根据学段目标和内容,综合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劳动素养发展,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相结合,作为就业的重要参考;
三、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的检查,开展区域劳动资质监测,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反馈和改进作用。
显然,劳动教育常态化的实施取决于三个方面的评价机制的完善。目前,家长拒绝花钱让孩子体验劳动,学校的劳动教育不能排队,社会机构不愿意接受学生,这些都与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健全有关。但教育考核不能一刀切,不能缺少应有的尺度和力度,尤其是对教育考核的统一、客观、严格的考核。
过度使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以考试方式推进劳动教育,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厌倦。这与劳动教育的意图背道而驰,与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背道而驰。
劳动教育的真正实施,毕竟大人在与孩子的积极交流中唤醒心灵的劳动意识。这里的劳动自觉,不仅仅是指孩子,还包括成人、教育工作者等。还有成年人的劳动示范,可以有效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随时随地坚持劳动。显然,劳动的内在觉醒过程需要每个教育者的耐心、细心和一定的努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日常生活中认真地向孩子示范让学生在沉重的脑力劳动中,从事合适的体力劳动,体验体力劳动本身的喜悦,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发现他人或公共场合的需求,及时伸出援手,享受帮助。更深层次,劳动内在意识的培养也要从感性走向理性,结合实践锻炼和理论思维,深化对劳动创造者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幸福等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理解,以此为指导自己的行动。
当今世界,人类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知识和文明,我们在享受这些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一体化的劳动对人类发展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使他们不再为劳而苦,为自己争取尊严,为大家谋取利益。没有劳动就没有人,没有人才,更谈不上有自己的主人。所有的教育活动,如果没有劳动,就失去了意义和存在的基础。
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咨询乐可岛!13592422229冯经理